业务范围 NEWS

夏建三律师夏建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商法博士

联系电话

电话:
13911859107传真:

业务范围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烂尾楼业主断贷维权有法律依据吗?最高法院判决这样说
  • 发布日期:2022-08-29     信息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1420
    • 据报道:6月30日,景德镇市某楼盘全体业主公开发出《强制停贷告知书》,全体业主将强制停贷。这一封告知书打响了烂尾楼盘业主断贷维权的“第一枪”。此后,全国多地出现烂尾楼盘业主联名停贷情况,据天目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3日,全国已有至少18个省份100多个烂尾楼的业主先后发出集体公告宣布强制停贷,一时间引发舆论热议。

       

       

       

       

       

       

       

       

       

       

       

       

       

       

       

       

       

       

              为何会出现烂尾楼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和以下两个因素有直接关系,一是开发商挪用预售资金,二是银行违规放贷。在房地产压缩杠杆的大背景下,开发商挪用预售资金,又没有新钱进入,房企资金链断裂,这才导致各地频繁出现烂尾楼的情况。而银行无视监管规定,违规监管规定提前放贷,更有甚者许多银行并未将资金存入监管账户,而是直接放给开发商的一般账户,间接助长了开发商挪用预售资金的不良风气,推动了烂尾楼的出现。

      【裁判要旨】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2019)最高法民再245号判决明确:烂尾楼风险不应当全由购房者承担,因为开发商烂尾导致房屋无法交付,致使预售合同、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解除的,在业主对合同解除无过错的情况下,仍要求其对剩余贷款承担还款责任有违公平原则。应由开发商将收取的购房贷款本金及利息返还担保权人(贷款银行)和买受人(购房者),而买受人不负有返还义务。

      那作为断贷维权的业主方,有哪些法律问题需要他们关注呢?

      一、单方面断贷存在违约风险 或将面临征信问题乃至被诉

      一般情况下,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购房合同、业主和银行之间的按揭贷款合同是两个独立的合同,因此,即便开发商出现违反购房合同约定的情况,在法律上业主也只能依据购房合同关系向开发商主张权利,这是合同的相对性所决定的。而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贷款合同关系,除非银行发生违反贷款合同约定的行为,业主才有权主张停止向银行贷款。也就是说,如果业主单方面宣布停止还贷,很有可能导致业主在贷款合同关系项下违约,影响到业主征信问题,甚至可能会被银行起诉、强制执行、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在这样的情况下,业主所期望的以停贷向银行施压,倒闭开发商重启烂尾楼,这样的主张恐很难获得法院支持。

      既然贸然断贷存在违约的法律风险,那是不是烂尾楼的业主们就投诉无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最高法院的一则判例给烂尾楼的业主带来曙光。

      二、最高法判决:烂尾楼的风险不应全由购房者承担

      总结本案中最高法院审委会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因开发商未按照约定期限交付房屋,致使案涉《商品房预售合同》解除,《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因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亦被解除。因此应由开发商将收取的购房贷款本金及利息返还银行,业主不负有返还义务。

      (二)案涉《借款合同》存在银行为重复使用而提前拟定的格式条款,该条款要求业主在既未取得所购房屋亦未实际占有购房贷款的情况下归还贷款,明显不合理地加重了业主责任,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格式条款对业主不具有拘束力。

      (三)本案涉及商品房买卖合同和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双重法律关系。开发商违约不能交房导致各方合同解除,但却实际占有使用首付款及银行按揭贷款;银行依据合同约定既享有抵押权,又同时享有对开发商及业主的债权;业主未取得房屋,却既支付了首付款,又需偿还按揭贷款。若按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处理,则在业主对合同解除无过错的情况下,仍要求其对剩余贷款承担还款责任,明显不合理地加重了其负担,各方权利义务失衡,有违公平原则。

      因此,经最高法院审委会讨论决定,银行请求业主归还剩余贷款并支付利息的请求不能成立。

      我国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但在2021年12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法律适用工作实施办法》中再次明确要强化类案检索制度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促进“类案同判”。本案是经最高法院审委会讨论决定所作出的判决,因此,对于法官审理同类案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该判例也可以给那些只能被迫以断贷相逼的业主们提供一些法律层面的支持。

      附:本案判决书全文见裁判文书网:https://wenshu.court.gov.cn/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3852e5237ccf4abb89b2aca800d186d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584号